2024-11-09
每位大导演似乎都要有一部自己的自传电影:半世纪前有楚浮(François Truffaut)的《四百击》和费里尼(Federico Fellini)的《八又二分之一》;如今,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(Pedro Almodóvar)也有了这样的一部自传作。他的第21 部作品《痛苦与荣耀》给观众一把钥匙,进入这位生于西班牙小镇,求学时期因家境贫困而被送入教会学校就读,后来成为被誉作「表现西班牙色彩」的国际名导,阿莫多瓦的回忆里头。
这是部既诚实又私密的作品,透过成年男主角的回忆,借毒品回溯童年往事;氤氲中,娓娓道来这位垂垂老矣的导演,他的痛苦与荣耀。
「写下是为了忘记。」
片子初始,导演就向观众揭露那些生理上的痛苦:诸如头痛、耳鸣、膝盖和肋骨旧疾,很快地塑造出这位满是病痛的老人,他的焦虑与不便,从而由表面往深处钻。接着在多次拼凑的回忆简片中,出现了几个重要人物,包含从一而终的母亲。女性形象在阿莫多瓦的作品中一向抢眼,在更围绕于自我的《痛苦与荣耀》中同样不缺席:母亲在他的启蒙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,一如穷困时分的面包夹巧克力,一如当母子俩搬入新家,用白色油漆重新粉刷着墙,抬头望,暖阳自一扇窗户透入室内,童年是已然遥远的温柔乡。
这是成长启蒙。他的性启蒙也巧妙地诉诸于镜头语言:初见男性赤身裸体的晕厥,暗涌情愫崭露无遗,我们知道,男孩在那一刹那发生了性觉醒,第一次掀开了欲望之盖,却也埋下了遗憾,成为日后再次寻探欲望起点的契机。
整部作品的温柔敦厚,几乎褪去导演过去显而易见的批判和争议性。当面对自身生命时,不知不觉会变得柔软,通常也带着愧对与恐惧,但导演向观众摊开自己的过程,何尝不也是救赎,并藉由片中角色的那句话「写下是为了忘记」,作为与过往遗憾的诀别,举重若轻,与自己和解。生命的真挚在那刻,让遥远的都重新历历在目。
「如果你演得不好我会难过。如果你演得好,我会更难过。」
片中,男主角萨尔瓦多原先不愿拍摄自己写的剧本《瘾》,一直到与曾经的合作伙伴和解,最后愿意让他主演。他曾说:「如果你演得不好我会难过。如果你演得好,我会更难过。」在任何时刻回望生命历程,都是件需要勇气的事。为什么演得好会让人难过?因为痛苦太过写实,因为遗憾终究无法弥补。而对表演的诠释,他这样说:「只会哭算不上好演员,懂得克制才是好演员。」以此总结这部电影,或导演的人生哲学,都恰如其分。
电影对色块的使用,以及大片红色背景拼贴,尽管导演简化再简化,阿莫多瓦的视觉特色仍遍布于画面小细节中。阅读他的故事时,镜头时而清丽,时而阴郁,又时而强烈,映照导演生命中不同阶段的自我认知。以此片夺下今年坎城最佳男演员的安东尼奥班德拉斯(Antonio Banderas)正是阿莫多瓦的化身,电影中并无太多表演起伏的需要,但他的细微表情与内敛眼神,将沧桑与面对自我的进退两难诠释得宜;饰演母亲的潘妮洛普克鲁兹(Penélope Cruz)则刻画出坚韧的母亲形象,魅力仍旧溢于框外。
回顾与告别是电影核心,已届古稀的阿莫多瓦,这回将近两小时的篇幅留给自己,非以流水帐形式纪录自传,而是标志出每个重要时刻与重要他人之于自己的质变。那些童年时期,与母亲在一块的西班牙乡村场景,画面明显温顺清新,那是西班牙的魅力,也是回忆的魅力,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座天堂,名为童年。
「乡下有电影院吗?」
在电影中爬起来的贫穷人家,也选择以电影向生命致意。阿莫多瓦的同性情结、怀母与回首过往的却步(缺席映后座谈),以及电影给予他的启蒙,都紧缩于这部片当中。
电影最后一幕绝佳,戏中戏地呈现,当年问母亲「乡下有电影院吗?」的那位小男孩,多年后已成为拍摄者,他看着童年时的自己,时空错置使他们有了相逢的可能。我想那是所有电影工作者都会有所共鸣的一幅画,对照片中叙述如此长一段痛苦与遗憾、苦痛与未完待续,最后的这个镜头让一切风平浪静,观者也涕泪纵横。
我们是为了什么而承受这么多重量?问题的答案,自己可能早已知道。
西班牙游学咨询